“大破”、“大乱”是摆在眼前的景象,2020新赛季开始前,一共有16支球队(1支中超、4支中甲、11支中乙),或主动退出,或被取消注册资格,消失于中国职业足球的版图。
新的版图,建立在如此景象之上——铁石心肠地去形容,这无非是一鸡死,一鸡鸣罢了,但这么多只鸡死掉了,就很难用凤凰涅槃这种充满光明意味的文字去形容了。
江苏省7家俱乐部,山东省6家俱乐部,广东省5家俱乐部,北京市4家俱乐部,上海市3家俱乐部。
上述五强,拥有25家俱乐部,而中国足协公布的三级联赛俱乐部名单为55家——而这五强,正是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省市(粤、苏、鲁排名),唯一成为“反面教材”的是浙江省,他们只有两家俱乐部,一支为中甲的杭州绿城,一支为中乙的浙江毅腾。浙江不上足球“台面”,有其自身原因,但浙江这个个例改变不了这个现实:
再看沸沸扬扬的天津天海和深圳佳兆业之“争”。这出戏旷日持久,涉及的人物、角色纷繁众多,但最终决定天海生死的,却始终是一个“钱”字。
在母公司遭遇变故以后,在2019年花光了俱乐部账户下遗留下来的钱以后,到了2020赛季,先是天海俱乐部零元转让俱乐部,然后是万通控股准备接手,但最终双方不欢而散,而导致了天海俱乐部直接从中国职业足球的序列中退出。
一支中超俱乐部因为资金问题而退出,这是非常罕见的事情,而围绕着天海的股权转让,零转让也好,万通2.5亿赞助也好,体现的是两点:第一,中超俱乐部的价格远不如之前值钱,中超如此,中甲中乙更是如此;第二,即使是2.5亿这个看起来并不算太高的数字(从中超运营的角度看),受让方在百般思虑之后也不愿意出这个“冤枉钱”。
经济实力不行,紧缩银根是王道,一方面,这种情况造成了大规模的球队退出,另一方面,手中有粮、心里不慌的球队才能在这波冲击中生存下去。天海的退出,导致深圳递补,北上广深再次在中超会师——决定性的因素,还是那个字,钱。